三位院士接续扛起兵团农业科技创新大旗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新华网
2024 07/25 11:36:09
来源:兵团日报

三位院士接续扛起兵团农业科技创新大旗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字体:

  眼下,三师四十九团十八连职工陈洪的枣园里,果实已挂满枝头。

  今年,他的枣园有个新变化——以往每亩地全年要使用肥料100公斤左右,今年只需用60公斤肥料。“这要感谢尹飞虎院士!”陈洪满怀感激地说。

  2023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牵头发起的院士科研实验基地项目落地四十九团十八连,在这里进行水肥一体化暗管排盐改造,采取枣园地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水肥精准输送到枣树根部,实现节水灌溉,提高农作物品质。

  70年来,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嘈杂轰鸣的车间内、羔羊满圈的冬牧场,一代代兵团科研人员殚精竭虑、潜心研究,将论文写在垦区大地上,“节水先锋”尹飞虎、“农机院士”陈学庚、“中国细毛羊之父”刘守仁,这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相继扛起兵团农业科技创新大旗,为兵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做科研要有家国情怀,国家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就是我们科研的主攻方向……”时至今日,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细毛羊之父”刘守仁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全体同仁。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刘守仁从长江之滨来到天山脚下,白天手执羊鞭是牧羊人,晚上挑灯夜战是研究员,只为选育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细毛羊。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他创立了“血亲级进育种”“品种品系齐育并进”等育种新方法,缩短了科研和育种周期,选育出“军垦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结束了我国没有细毛羊的历史。

  “我出生在农村,是农民的儿子,无论去哪里都不会丢掉这份情怀。”1972年,尹飞虎从湖南老家奔赴新疆。通过多年攻坚,他带领团队创建了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及田间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技术成果应用于全国13个省(区)10多种作物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700万亩。

  “我17岁时报考原奎屯农校,3个志愿填的都是农业机械专业,就是想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大家从手握坎土曼的辛苦劳作中解脱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陈学庚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工作已经57年了,经刻苦攻关,他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技术难关,攻克了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技术难题,研发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年近八旬的陈学庚又转向新型农田残膜治理技术装备研究,与团队潜心研制残膜回收新机具,提出农机、农艺、农膜结合应用的理念,力争为全国地膜污染阻控与高效回收利用提供兵团方案。

  院士们深知,优秀的科研团队是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希望。多年来,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院士精神感召下,兵团农业科研人才队伍矢志前行、俯身大地,扛起了新一代科研人员的使命担当。(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纠错】 【责任编辑:张琪】